与很多客户交流过,也曾经参与过很多次投标,发现很多用户在进行产品对比和设备选型的时候,经常以CPU和缓存的大小,主机端口的数量来判断存储设备性能的好坏。许多用户片面地会认为CPU、缓存大、接口数量多的设备性能要好。因此在设备选型、编写招标技术要求时也经常以CPU和缓存的大小,主机端口数量来作为是否采用的重要,甚至唯一标准。
存储的性能好坏不是简单地对比CPU和缓存大小的就可以区别好坏吧,如果你认为可以,那么我敢说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存储,对存储还只有一知半解。
中高端的FC存储和ISCSI存储都是基于控制器架构的,存储性能的好坏关键在于控制内部的结构设计,设计先进的控制器可能处理效率非常高,因而并不一定要求很高速的CPU,也不需要很大的缓存。设计不好的存储即就是采用了很好CPU,很大的缓存,其性能也不见得就好。如在广电行业的网络中,为了获得700-800M的大带宽,有点存储设备只需要2-4GB的缓存,而有点存储即使采用32GB的超大缓存,其带宽性能仍然很低。另外,增加缓存是否能提升性能还要看存储应用的业务环境。在数据库、小文件应用环境中增大缓存会大幅度提高写带宽,当然前提是后端磁盘性能为达到极限。但在大文件读取的应用环境,增加缓存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幅度并不大。
NAS存储设备和一些中低端的ISCSI都是基于PC架构,说白了其核心部分就是一台PC服务器,它的性能会因CPU和内存变化而发生变化,但变化也有一定的范围。这类存储其性能一般取决于自身操作系统设计,文件系统中数据管理和数据检索等方面的设计,而不是CPU和缓存。先进高效的文件系统可是存储产品对外提供非常高的性能。NATAPP的高端NAS为什么性能好,就是因为它内部有一个非常高效的文件系统,而不是因为CPU和缓存大。
另外,对于存储设备来讲,主机接口的数量很多时候只能表示存储设备区有一定的扩展能力,即可以直连更多的主机和交换机,而不能表示性能更高。存储产品的性能是由控制器决定的,但主机端口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,足以完全输出存储设备的最大性能时,再增加更多的主机端口并不会增加性能。因此不能片面地相信主机端口越多性能就越高的说法。
希望大家在选择存储设备时,能够合理和正确地对待CPU、缓存和接口等技术参数,并根据自己系统的应用类型和带宽,IOPS等指标,合理地选择存储设备。同时拿到一定产品的说明书或产品的宣传彩页,千万别完全迷信上面所写的技术参数,更别相信8个4GB FC就能提供3200GB带宽,8个以太网接口就能提供800M带宽的鬼话,那都是用来骗外行的。
4 条回复
haha 决定以后经常来观光。。
文中提到增大控制器的缓存对于写的速度增加还是比较明显的,我想问问,如果我只想单纯的增大读的速度,应该选用什么存储技术,或者是于哪些参数相关呢
[quote]文中提到增大控制器的缓存对于写的速度增加还是比较明显的,我想问问,如果我只想单纯的增大读的速度,应该选用什么存储技术,或者是于哪些参数相关呢[/quote]
如果是重复读写,可以通过增加读缓存的方式来提供性能。
当如果是随机读写,或大文件读写,只能通过提高控制器处理芯片的速度来增加读性能了。
当然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优化设备来提高性能,比如修改RAID组的BLOCK size,使之与数据文件大小或每次访问大小相同。假如每次访问是一个整的strip,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读访问性能(特别是随机访问较多的小文件或数据库存储系统)。
我知道有个备份中国,它提供两个版本:一个是PC版的,针对个人的;还有一个是服务器版本的针对企业的。我们公司现在用的是服务器版本的,它有几个大的特点:第一,不受时空限制,可以随时随地将备份的资料恢复到本地硬盘;第二,操作智能,只要定好了备份时间,就可独立完成备份任务,不需要人工介入;第三,支持多系统,多种文件备份;第四,有很好的人机交互界面,操作简单。具体的你可以到备份中国的网站上去看www.beifen.com也可以到百度里去搜,一搜就能找到。我们现在用了一年多了,感觉还不错。节省人力物力,公司IT管理方便多了。